江西专利授权量“两年倍增” 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困局待解
来源:大江网(南昌) 发布时间:2016-01-04 12:21:00 浏览:1518
(原标题:江西专利授权量“两年倍增” 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困局待解)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快速发展、不断赶超进位的关键时期。但摆在现实面前的是,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一些高、精、尖技术的创新转化率仍然不足。知识产权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在转化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期新视野,相关业内人士共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大计。
嘉宾
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 军
南昌大学经管学院MBA中心主任尹继东
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 岩
我省高校多项专利成果已转化应用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水平有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那么,我省知识产权硕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军: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大幅提升,专利“两年倍增”目标圆满完成。2011年至2014年间,我省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呈稳步上升趋势。2014年,全省共申请受理专利25591件(首次上2万件),同比增长51.1%;授权专利13828件(首次上1万件),同比增长38.7%。增幅均位列全国第一。分别是2010年我省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的4.47倍和3.18倍,如期实现“两年倍增”的既定目标。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系不断完善,90%以上的县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截至目前,全省100个县(区)中,共有93个县(区)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其中78个为近两年新成立。新增全额事业编126人,另有4个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5家企业、9个园区专利申请过千件,园区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其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
主持人: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关键词。我省在这一块的情况如何?
王军:知识产权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我省通过举办首届高校专利成果交易会,开通了高校技术转移服务网及专利交易平台。同时,依托南昌大学科技园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以及省科学院、省农科院、江西科技学院,新建了4个省级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交易平台,并鼓励各高校建立“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截至目前,这些高校的专利成果已先后运用于相关领域。江西农业大学生猪遗传改良及高效扩繁协同创新中心运用自主基因育种专利技术,开展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配套系的选育,使1000万头商品猪受益,仔猪死亡率下降30%;景德镇陶瓷学院承担的“超低温烧结玻化砖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获多项发明专利,正在九江、佛山等地进行中试研究和产业化生产线改造;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多项专利也与相关企业达成转让意向。
大量专利“沉睡” 缺乏开放式交易平台
主持人:事实上,专利转化率低正是我国作为专利大国的痛点。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但专利转化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只有不到10%。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存在哪些瓶颈?
尹继东:第一是社会因素。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的高新技术基本上是走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之路,在拿来中消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逐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因此,回头来看前20年的专利成果转化,不仅转化率不高,而且从专利成果来看,也是非核心技术专利多,专利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第二是思想因素。很多人认为,申请的专利一定是要转化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专利都是为了转化的。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申请专利很多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大部分专利都是单个申请的,几乎没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规划考虑。
第三是市场因素。某专利权人拥有一件实用新型专利,比如该专利是在圆珠笔上附加一个涂改液装置,他坚信自己的专利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实,相同的专利在专利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很多,而且现在圆珠笔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低,这样的专利也不具有转化的价值。技术人员自我陶醉在技术创新的标新立异中,不考虑是否适合消费者使用,不考虑价格是否适应市场销售,实用性极差或者不符合市场要求,这类专利技术因为没有市场价值,转化起来必然困难。
主持人:一方面,专利申请、授权量出现“井喷”,另一方面是大量专利陷入“沉睡”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巨大反差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专利的转化难?
王军: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总体实力与专利大省强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全国仍居于中等偏后位次,实现专利强省、知识产权大省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企业主体的专利运用能力仍然较弱,专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专利运营能力亟须增强,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主持人: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困惑,困在哪、惑在哪?
尹继东:很多企业都有不少发明专利,但是都各自放在兜里,拿出来展示的机会很少,企业与企业间比较封闭,这就造成知识产权在转化为生产力的第一步困局。目前,国内缺乏知识产权的开放式交易平台,大多通过官方渠道建立,比如大多数知识产权都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备案。但如何便捷地搜索,如何让众人了解交易的情况,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平台,以至于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涉及版权问题了。
政府搭台唱戏 让团体孵化平台成主角
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浩认为,中国不缺少制造知识产权的人才与技术,缺乏的是有关部门如何抓紧时机提供条件,让专利技术尽快产业化。那么,我省该如何营造政府搭台唱戏、团体孵化平台成主角的氛围?
王军:到2020年底,我省基本形成江西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的四大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与执法体系、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体系、专利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专利代理中介服务体系。全省知识产权(专利)事业进入中等偏上水平。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到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将提高5个百分点。3年内,各设区市至少建立1个专利孵化中心,在10%的县(区)开展试点工作。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我们将使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更加完善,信息服务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咨询服务更加全面,服务业协作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全省专利代理机构超过40个。
尹继东: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政府应考虑扶上马,送一程。政府在专利产业化中应做到三项对策:一是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可通过下属的企业孵化器,邀请知识产权企业及其团队入住孵化器,让产品进入市场,转化为商品;二是通过政府举办技术成果展销会、产学研合作平台推介电气故障预检技术;三是从中长期看,参考国外的经验,政府可在国家高新区建设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完成类似电气故障预检之类的新技术中试,吸引社会投资或引进该技术,完成最后的产业化。
赵岩:社会中介组织可以在专利产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联系调动各种资源,为技术专利产业化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的配套服务。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政府应该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予以大力支持。
-
43类
大粥门
查看详情 -
20类
宝瑞鸟 PEREOVO
查看详情 -
16类
柔月
查看详情 -
33类
醉无忌
查看详情